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院长高天鹏教授受邀参加第七届环境与发展智库论坛并在“双碳目标下绿色发展路径”分论坛作主题报告

  2021年7月20日,由环境与发展智库联盟、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联合主办,环境与发展智库承办的第七届环境与发展智库论坛顺利进行。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智库和媒体等100余家机构300多名专家、学者和媒体代表齐聚兰州,共享智库研究成果、共议科技创新热点、共商成果转化合作、共谋区域发展新局。

  

  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世珍,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肖国青,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院长赖远明,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理事长施一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党委书记冯起研究员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院长赖远明在致辞中表示:“多年来,智库建设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智库的发展倾注了一代又一代研究人的心血和汗水,才得以使这项事业薪火相传,才得以使我们的队伍发展壮大。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国家对于智库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和要求,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作为智库建设的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正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智库建设的重要论述,以推进高端智库建设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实践中,为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应有的创新贡献。”

  第七届环境与发展智库论坛以“创新•为发展点燃新引擎”为主题,特邀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陈克恭,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研究员,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穆荣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王凡研究员和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福生研究员等专家围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碳中和技术体系、“十四五”时期国内外发展、面向2035创新体系与能力建设、海洋环境与发展的国际合作研究等主题作大会主旨报告。

  第七届环境与发展智库论坛还举行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双碳目标下绿色发展路径、海洋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新一轮产业变革下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学科情报研究与科技成果评议新进展、科技期刊与智库融合发展等7个平行分论坛,以及甘肃省政产学研创新集群联席会议、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青年人才座谈会、资源环境科技情报协作网工作会议和产业情报能力提升培训会。

院长高天鹏教授受邀参加第七届环境与发展智库论坛并在“双碳目标下绿色发展路径”分论坛作了《新发展理念指导下中国生态城市分类评价与实践探索》的主题报告。

  

  【资料】

  1:为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本着“智库成果是学术研究的最高境界,智库研究是学术发展的最高阶段”的基本共识,2012年以来,高天鹏教授作为副主编带领团队参与了兰州城市学院在中国社科院立项的《中国生态城市绿皮书》和《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编写,在进行全国284个城市生态评价的基础上开展百强城市排名,每年连续编辑出版智库产品---《中国生态城市绿皮书》,到目前已经连续9年出版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年度报告,该报告曾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2014、2015连续两年分别获全国第六届、第七届“优秀皮书二等奖”;并从2017年开始,该团队又编辑出版了智库产品---《中国生态安全绿皮书》和《西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发展报告》。提供智库产品,让智库研究和学术研究、智库成果和学术成果彼此交融,互长共进,提高决策能力。

  

  【资料】2:环境与发展智库论坛由环境与发展智库联盟、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发起,自2015年12月首届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七届,始终聚焦环境与发展、科学与社会领域交叉前沿议题,与智者同行、与青年共进、与创新同频、与发展共振,致力于共享智力资源、传播智慧思想、洞察发展趋势、凝聚发展共识,共同在新发展阶段、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

上一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召开“GIS + Code为翱翔时空数据海洋保驾护航”学术报告会 下一条:我院教师受邀参加第三届全国高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并做大会报告

西安文理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 : 西安市科技六路1号电话 : 029-88241902邮编 : 710065

Copyright© www.lzcu.edu.cn .com All Rights Reserved.